
1. 石守信这个人啊
太祖的好朋友,在后周末年做了他的得力助手,经验非常丰富。到了后周恭帝那会儿,他立下军功,还当上了殿前都指挥使,是太祖“义社十兄弟”里第三个得到这个职位的,一下就成了后周的高级将领。在“陈桥兵变”时,他作为京城的内应,帮赵匡胤的军队顺利进了城,让太祖稳稳当当地登上了皇位。建隆元年,李筠、李重进起兵反宋,石守信当了大将,在太祖亲自带领下,很快就把叛乱给平息了。后来,石守信升为了同平章事、使相,他看出了赵匡胤的心思,就自己上书请求把兵权交出去,也就是辞去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位,专门去做了天平军节度使。太平兴国九年,石守信去世,终年五十七岁。
《宋史》里说他,石守信当过好多地方的节度使,一门心思扑在攒钱上,家里钱财多得数不清。他特别信佛,就在西京盖了座崇德寺,找老百姓帮忙运材料,催得紧得很,可又老拖着不给工钱,害得老百姓满腹牢骚。
2. 高怀德这个人
后周刚开始那会儿,高怀德就当上了殿前东西班的都指挥使,官职比太祖还大。到了后周恭帝那会儿,他和石守信一起被委以重任。在“陈桥兵变”里头,高怀德是积极挺太祖的那个人,作用可大了。宋朝一建立,说到拥立功劳,高怀德官升得飞快,排第二,就石守信排他前头。他还和石守信一块儿去摆平了上党李筠的叛乱。后来太祖亲自去打李重进,高怀德也跟着去了。太祖还把亲妹子燕国长公主嫁给了高怀德,让他成了开国功臣里头第一个皇亲。不过呢,等太祖开始收兵权的时候,高怀德就被免了殿前都点检的军职。太平兴国七年,高怀德走了,活了五十七岁。
《宋史》里说他啊,出生在武将世家,很懂打仗那套,但不太爱看书。他这人性格直爽,不太在意小事。音乐方面他很厉害,能自己创作曲子,技艺高超得很。而且,他特别喜欢打猎,经常在野外一连住上好几天,能抓到好几百只狐狸和兔子。有时候,他连跟客人打个招呼都不顾,就直接带着几十个人骑马去城外打猎了。
3. 张令铎这个人
在后周恭帝那会儿,张令铎升官做了侍卫步军的头头,和高怀德一起管着侍卫亲军里的骑兵和步兵,还得了建节的荣誉。说到“陈桥兵变”,他也有份帮忙推宋太祖上位。但等宋太祖给开国功臣们升官时,张令铎就没高怀德升得那么高了。建隆二年,虽说张令铎又得了建节的荣誉,可他同时也丢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的位子。后来太祖去打李筠,他就负责守着东京的老城区。再后来,太祖还把自己的弟弟秦王赵廷美介绍给了张令铎的三女儿(后来被封为楚国夫人),这样一来,张令铎就成了宋太祖的亲家,接过高怀德的班。开宝三年的春天,张令铎去世了,享年六十岁。
《宋史》里是这样说他的:“令铎这个人啊,心地好,宽容大度。他曾跟别人讲过:‘我当兵三十年,打了四十多场大大小小的仗,虽然老是冲在前面,但从来没乱杀过人。’他走了以后,大家伙儿都觉得挺可惜的。”
4. 王审琦这个人
他也是“义社十兄弟”里的一个,和太祖关系特别好。在后周的时候,他多次打仗立功,到了恭帝时期,就已经做到了殿前都虞候的位置。在“陈桥兵变”那会儿,他和石守信一起在京城里面做内应。宋朝刚建立,他就当上了节度使,还同时管着殿前都指挥使的事儿,帮忙平定了李筠和李重进的造反。建隆二年,他就不再当殿前都指挥使了。到了开宝七年,王审琦去世,那时候他五十岁。
《宋史》里夸他夸得不得了,说他性格沉稳,脑子灵光,骑马射箭更是一把好手。在寿春当官时,他管税收,都是看着钱包花钱,从不乱收老百姓的钱。他平时滴酒不沾,但有一次在宴会上,皇上喝高兴了,端着酒杯朝天就说:“酒啊,是天上的好东西;审琦呢,是我从前的老朋友。现在咱们都享福了,哪能不让他喝个痛快呢?”说完,就转头跟审琦说:“老天爷肯定会给你酒量,放心喝,别怕。”审琦一听命令,一连喝了十杯,跟没事人一样。从那以后,每次宴会他都喝得满满的,但一回家还是不行,稍微多喝点就生病。
5. 张光翰这个人
张光翰在后周末年时是虎捷左厢都指挥使,是侍卫亲军司步军里的一位大将,归张令铎这位步军总指挥管。虽然陈桥兵变时他也出了力,算是功臣,但和宋太祖不怎么亲近,所以《宋史》里没有专门写他的故事,不过他很早就可能有了封节。
“陈桥兵变”发生后不久,韩重赟接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宁江军节度使的位子,他是宋太祖义社十兄弟里的一个。看赵彦徽的情况,张光翰后来可能被调去做了永清军(就是现在的河北清河西边,以前叫贝州)的节度使,然后就不知道他去哪儿了。到了乾德五年,张光翰去世了,因为他出生的年份不清楚,所以到底活了多少岁,大家也都不知道。
根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的记载,张光翰和宋太祖一起在周世宗手下干过活,而且宋太祖还叫他大哥,这说明张光翰应该比宋太祖年纪大。在后周世宗刚开始那会儿,张光翰的官职可能和宋太祖差不多,甚至还要高一点。不过呢,他俩关系并不怎么亲近,《宋史》里头也没专门给他写传记。
建隆元年五月,张光翰和赵彦徽首先被拿掉了军中的职位,接着被调到建雄军(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,以前叫晋州)当节度使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人在“陈桥兵变”刚开始时的表现,虽然最后站队到了赵匡胤这边,但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可能让赵匡胤心里有了疙瘩。收拾完潞州李筠的叛乱后,赵匡胤怕以后出问题,就赶快把他们的兵权给收了,特别是想到以后可能还要对付张光翰、赵彦徽以前的上司——后周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、淮南节度使李重进,不想节外生枝。到了开宝元年,张光翰去世了,享年多少岁也不知道。
6. 赵彦徽这个人
根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的记录,“赵彦徽和宋太祖一起在周世宗手下做事,赵彦徽被当作兄长对待”,从这可以看出,赵彦徽应该比宋太祖年纪大。在后周世宗刚开始统治的时候,赵彦徽的地位和宋太祖差不多或者还高一点。不过呢,他和宋太祖的关系不怎么亲近,所以在《宋史》里头,没有专门给他写传记。
建隆元年五月,赵彦徽和张光翰首先被摘掉了军中的头衔,接着被安排去做了建雄军(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晋州)的节度使。这次人事大调整,可能是因为“陈桥兵变”时,张光翰和赵彦徽的态度问题。他们在兵变开始时态度不明确,可能会影响兵变的结果。虽然最后他们俩还是站到了赵匡胤这边,但一开始的犹豫让赵匡胤心里有了疙瘩。所以,在解决了潞州李筠的叛乱后,赵匡胤立马动手,收回了他们的兵权,免得以后在对付原来的上司、后周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时,他们俩再出什么岔子。
赵彦徽在开宝元年的时候离世了,具体活了多少岁不太清楚。
7. 韩重赟这个人
韩重赟也是“义社十兄弟”里的一个,和太祖关系铁得很。到了后周末年,他已经升为了管控鹤军的头头。在“陈桥兵变”里,韩重赟因为帮忙立了大功,被提拔为侍卫亲军里龙捷左厢的头号指挥官,还在建隆元年得到了建节的荣誉。后来,他又去帮忙摆平了李筠和李重进的造反。等原来的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不当武将,去做了忠正军节度使后,韩重赟就接了他的班。
乾德五年那会儿,有人说韩重赟暗地里把身边的士兵都收成了自己的心腹手下。太祖皇帝一听这消息,火冒三丈,想要治他的罪。赵普连忙劝说:“陛下,亲兵(就是您的贴身卫队)那么多,您哪能一个个都管得过来,肯定得找个靠得住的人来帮您管。要是您因为几句坏话就杀了重赟,那以后谁还敢帮您带亲兵啊,都怕得要命呢。”结果,就在那年二月,韩重赟的军职被撤了,改去当彰德军的节度使,镇守相州(现在河南的安阳)。
公元969年,也就是开宝二年,宋太祖亲自带兵攻打北汉,那时候韩重赟被派去当北面的总指挥。不过可惜啊,到了开宝七年七月,韩重赟就去世了。
《宋史》里头说他啊,重赟信佛信得挺深,在安阳那地界当了六七年官,老催着老百姓去砍树盖庙,结果搞得郡里的百姓都怨声载道。
8. 说的是李继勋这个人。
在“义社十兄弟”里头,李继勋不光是年纪最大的,升官也特别快,他第一个当上了殿前司的二把手——殿前都虞侯,还头一个有了自己的节度使名号。不过呢,打南唐那会儿,他因为没干好活儿被罚了,第二年七月就被撤了节度使,转去做了右武卫大将军。后来,他又去管战船左厢,成了管水路的大将赵匡胤的手下。有一点挺特别,李继勋没参加“陈桥兵变”,所以不算那些拥立赵匡胤的大功臣之一。
李继勋在当兵打仗的时候,多次在对抗北汉的战斗中立大功。他打败过北汉的猛将刘继业,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杨业,还带着军队打到了太原城边上。不过,等契丹的军队来帮忙时,他就带着队伍回到了宋朝的地盘。第二年,他又跟着太祖去打北汉,后来被命令撤军。太平兴国二年,李继勋去世,那时候他六十二岁。
《宋史》里是这样说他的:“继勋在很多地方当过官,虽然没做出啥大好事,但为人实在直接。他信佛,跟太祖还是老朋友,所以很得宠。”
9. 罗彦环这个人挺有来头的。
五代十国后周末期,罗彦环当上了殿前司的散指挥都虞侯,很受太祖皇帝的信赖,成了他的得力助手。在“陈桥驿兵变”发生后,大军开进了开封城,宰相范质、王溥等人被带到了赵匡胤跟前。范质质问起来,太祖一时回答不上来。这时,罗彦环站了出来,拔剑大喊:“咱们现在没有主子,今天非得有个天子不可!”接着,王溥第一个跪拜,范质看到这情形,也只能无奈地跪下,口称万岁。这事儿充分说明了罗彦环在那次兵变里有多重要。
宋朝成立后,罗彦环官运亨通,很快就升了官,就在那年的七月,他还得到了特别的荣誉,这在宋朝刚开始那会儿可不常见。他跟着宋太祖出兵打仗,顺利摆平了李筠的叛乱。到了乾德二年,罗彦环跟李继勋、郭进、曹彬等人合作,在辽州城外面把来帮北汉的六万契丹兵打得大败,因此被提拔为安国军节度使。又过了两年,二月份的时候,他和田钦祚在静阳砦再次大败北汉军队,还活捉了鹿英,接着又被升为镇国节度使。可惜啊,到了开宝二年,罗彦环就去世了,才活了四十七岁。
10. 王彦升这个人啊
五代十国末年的后周时期,王彦升因为立下大功,被提拔做了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,和太祖关系很铁。陈桥驿兵变发生后,他头一个带着兵马冲进京城,显示出了他在这次兵变里头的关键作用。刚回京那会儿,王彦升私自做主,把后周的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、在京里负责巡查的韩通及其一家老小都给杀了,这事儿不光给太祖脸上抹黑,还违反了之前说好的不随便杀人的规矩。紧接着,他就被抓起来,差点儿就被砍了头,罪名是“擅自杀人”。不过,他没过多久就被放了出来,但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被提拔做过节度使。《宋史》里头写:“王彦升胡乱杀人,太祖气坏了,想要砍了他的头给大伙儿看看,但最后还是放了他,只是到死也没再给他封官。”还有一回,他大半夜跑到宰相王溥家,想送礼求关照。结果,他不仅被撤了京城巡查的差事,还丢了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的位子,被贬到地方上当了个小官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上上策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